搜尋此網誌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子不教,亲之过

一个五岁的孩子,妈妈带着旅游,住在一个并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家里。

进到人家家里不久,她跑到茶几那里,打开上面的饼干吃起来。那些饼干,是房东的婴儿的。她开了两袋,似乎对比哪个好吃,其实都是一样的饼干。她没吃两块,就放在那里了。她完全是宾至如归的感觉,没有问她妈能不能吃,更没有问主人。她妈啊对她的行为视而不见。

后来是第一顿晚饭。主人一家照顾自己的婴儿,忙得团团转,准备好了一桌晚餐,主人家还没靠近桌子,她们母女便早就围坐到桌边了。等主人一家人坐上去,她俩更是早已操起了勺子筷子,直接插到盘子里去挑菜,全然不顾每个盘子里都放有公共筷子或勺子。在入乡随俗和宾至如归之间,她们主动选择了后者。

五岁的女孩拿自己的勺子直接到盘子里去挖菜,吃了半口,勺子里还剩下她没吃进去的,又将勺子送回到盘子里去挖。那一盘菜是香菇豌豆胡萝卜粒炒肉末,她后来换了个筷子去那里面转圈圈似乎在找寻着什么,男主人忍不住,冷静地问说:XX,你在找什么呀?女孩愣了半天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她妈妈这才介入,说了她两句不能挑食之类的。

男主人见女孩不喜欢那一盘子菜,就把它拉远一点,把另一盘拉近到她那里,觉得这样她可能方便点。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居然自己用手把那一盘她不喜欢吃的又拉回到自己面前,这样似乎便于她左右开弓,令自我感觉体贴的男主人十分尴尬。

女孩子才五岁,盛饭的时候,和大人盛的几乎一样多,但她还边撒娇边说不够,男主人又是忍不住,很客气委婉地说:XX,咱们先吃,不够了再盛好吧?女孩子的妈妈,也是这时候“跟风”地说:吃了再盛。后来,她并没有把盛到碗里的饭吃完,她妈妈拿去吃了。

女孩子吃饭的时候,十分不专注,有气无力的样子,也许都是她不喜欢吃的吧。但是放下碗之后,她就开始活跃了,她自助地拿起香蕉、橙子和瓜子和所有能见到的主人家里的食物来吃,瓜子吐到主人的饭桌上和木头的地板上;吃橙子的时候,撒娇似的躲到楼梯角落里,嘴里的溢出的汁液流到地板上。她的妈妈也视若无睹,在那里看手机。她的妈妈,其实是一个喜欢看书和挺有思想的人,学历,也是很高的。

关于吃饭,最尴尬的一幕即将出现。第二天晚饭,主人又是做了晚饭,最后的瘦肉粥端上来之后,女孩子一看,就大声撒娇发脾气地说:妈妈我不要吃这个粥!我要吃白粥!!男主人无比尴尬,花了一秒半,压住了自己本来挺有个性的脾气,说,你确定要吃白粥吗?确定的话,我就给你煮。女孩子并没有正面回答。男主人只得去再煮点白粥。男主人之所以忍住了脾气,是因为女孩子傍晚出去玩的时候摔了一跤,否则,他估计要拍案而起,叫她们滚蛋了。

那个傍晚,女孩子和她妈妈到运动场去散步,女孩子抓住一个栏杆的铁链子晃荡,一不小心失手了,头摔到水泥地上了;当时没啥事,她只是叫了疼,完了又从一个一米多高的地方蹦下来,之后,就叫说头更疼了。晚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叫疼和撒脾气。后来她妈妈怀疑是脑震荡,男主人于是就陪着她在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打车去了一趟当地医院,等待挂号和医生检查花了很多时间,医生初步查看觉得问题不大,但要求留在医院观察一小时,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中间男主人帮忙抱着这个他已经开始十分讨厌的五岁的姑娘,内心十分矛盾和内疚,因为他自己的几个月大的孩子,他都不能回去照顾,却还要在这里帮助这个令人厌恶的孩子。

终于挨过去了,两天如同两年一样漫长。她们还想在那里住,但主人家人是在受不了,就找个理由,使得她们离开了。

主人后来回顾的时候发现,那个女孩子似乎从来没有对旁人笑过,不是撒娇、发脾气,就是拉着脸。她也从来不会说“谢谢”和“对不起”。这两个词和微笑,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是文明程度的标识。

主人也总结了经验:以后绝不轻易允许已办的朋友到家里食宿,也更不轻易到别人家里食宿。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记下欠的情和债

我的邻居夫妇是一对很好的中年人,他们有三个可爱的女儿。丈夫叫克里斯溱,妻子叫莎拉,他们在这里居住了近二十年,刚来的时候,他们一定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也两鬓添霜了,估计抚养三个孩子必然是十分操劳的,从他家时常传出的孩子吵打声中,便可以想见一二。

克里斯溱的父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依然十分硬朗,去年还帮我修过自行车,他的菜园子,也总是拾掇得很妥帖,但去年冬天,他回到他的热带老家去了,因为这里冬天漫长,他整天困在家里,无事可做,闷得发慌。

老人去年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我叫不上名字的瓜,就像小冬瓜那种,是他自己种的,我们煮食之前,便十分感动,我也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种出自己的瓜果,到时候也送给他们一些。

今年我就果然种出了一些黄瓜,虽然是很小的品种,但我前天一下子收获了五六个,就送给他们了,还附带了一瓶子特别健康环保的洗洁精。现在的洗洁精香精和化学品都太多,我在想,其实人宁愿不用它们,不用洗得那么“干净”,也比吃进去香精等化学物质要好一些吧,但这个道理,渐渐在化学公司的广告轰炸下被人们遗忘。我从我的外国同事那里,得知了一种很好的无香精洗洁精,用了之后,感觉很好,也就分享给邻居了。

克里斯溱的父母回到故乡后,他们夫妇就忙了起来,三个孩子就是一个小幼儿园,于是他妻子辞职了,他做两份工作,有一份还要晚上干活儿,也十分辛苦。其实,他们三个孩子的政府补贴应该不少,他做一份工作,应该也没啥问题,但估计他也是想多省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吧。他们前几天去了魁北克城,对那里赞不绝口,只是带着孩子太累了,因为孩子半路就闹着要回家。

克里斯溱和莎拉都不像他们父亲那样擅长园艺,相反,他俩几乎是五谷不分的,甚至达到了令我震惊的程度,莎拉尤其如此。比如两个月前,他们从克斯特克超市买了一盆很大的西红柿,她就栽在院子里,但是很快就发黄了,我过去查看之后,告诉她说,太阳太厉害了,应该弄点东西给它遮挡,三四天之后,再扯掉,它就活过来了,她于是立即用一些东西把西红柿围了起来。过了一个月后,我问她西红柿如何,她说快不行了,我再去看时,大惊失色,发现她并没有将挡板撤掉;于是我让她赶紧撤掉,难道她上次听成三十四天了么?英文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听觉差异吧。她撤掉之后的三四天,告诉我说,她的西红柿又起死回生了。

他们的父亲去年在院子里种过一些苋菜,种子落到院子里,今年到处都是苋菜,他们让我们去采了几次,有一次我还学母亲,做了苋菜馍,拿了几个送给他们,没想到他们去不能吃,因为里面是有猪肉,我委婉地询问,你们不吃猪肉是因为宗教信仰吗。克里斯溱说不是,是他们家一向都不吃猪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他们是基督徒,应该不是这个原因。但他们吃牛肉和其他肉类。

克里斯溱很忙,所以照顾孩子多数时候是莎拉的任务,照顾菜园,也主要是她的责任。昨天他们又让我去采苋菜,我去了发现,其实很多已经有些老了,而且他们种的其他不少菜,都被苋菜和其他野菜野草围剿得奄奄一息,我于是顺便拔掉了一些蔬菜周围的老苋菜,还拿了几棵回去种,这种盛夏季节,也不知道是否能种活。

我送黄瓜给莎拉的时候,告诉她说,我还有几棵黄瓜苗和西红柿苗,他们如果需要,可以拿回去种,没想到她说:会不会太晚呀,我也不太会种啊,要不你就种在你们院子里,到时候给我们黄瓜好了。我听罢此言,掩饰住内心的诧异,笑着说,那也好啊。

其实莎拉绝非一个“心机表”,心机表绝不会说话那么直率的(你们想想王熙凤,哪句话不是绵里藏针),她是近乎幼儿园小朋友那般的天真,这还可以由另一个例子得到证明。

她说,她想在自己的菜园子中间种一棵大树,我问为啥,她说那样大树就可以罩着底下的蔬菜,就不用总是浇水了。我掩饰住内心的巨大惊叹,告诉她说,那不行啊,那样底下的蔬菜就不长了。她说为啥啊。我指着另一个邻居家里巨大的枫叶树,告诉她说:你看到那棵树了吗,据说,一棵树地面上有多少枝桠,地下就有多少树根。你要是在菜园里种一棵大树,那地下都是树根,蔬菜就都死翘翘了。这下子,她终于明白了。

我觉得他们夫妇在种菜方面的令人惊叹的天真,大概和克里斯溱看待我的驾车技术差不多吧。他听说我在学车,就主动要教我,他考过教练牌照,那是在他休八个月产假、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候学的。这里的比较正经的工作,都可以提供一年半的产假供夫妇分享,其中一年时间,是带薪的。对待家庭、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政府福利,的确是令人很感恩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多半用在民众的医疗、教育、扶弱助残等方面。我一个在新西兰的朋友,也是类似感受,那里的医疗福利似乎更好一些。

克里斯溱教得很耐心,我觉得在路上没啥问题,最近在学习比较难的倒车和平行停车,这大概是路考里面最难的部分,我今晚学习的差不多了,希望下一次练习一次到位,不出差错,这样过段时间,就能考试拿到上路执照了。

克里斯溱免费教我学车,我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心理过意不去,于是想到一个比较好的回报的方法。我去沃尔玛,买了一张充值礼物卡,大概按照教练的市场价格,充了一笔钱,然后有一天硬塞给了他。

占便宜,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但如果只是占别人便宜、而不让别人占便宜,那就是脸皮的厚度有问题、甚至良心有问题了,久而久之,别人会看不起的;而人的尊严,难道不是一件最值得珍惜的事体么---人如果不顾惜脸面和尊严,那和其他动物,似乎也没有太大区别。我与人交往的时候,慢慢地知道了这些原则,也总是努力的试图保持一种平衡。

但我也有大意的时候,比如我的好朋友,我借他们的钱,我都一一记录在案,换的时候,我会按照比银行略高的利息增加进去,我是真诚如此的,但要不要,那就是他们的事情的,他们要,我会很开心,他们不要,我会觉得亏欠。

可是借钱方面,我也有自己的问题。我有一个特好的朋友,我借钱给他的时候,他分两次还我,我最后记不太清楚当初借的确切额度,最后总是怀疑他多还了,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他只可能多还,绝不可能少还。但因为我当初没有记录下来数字,所以他如果真的是多还了,那我就是占了便宜,虽然是无意的,但也是一件很无耻的事情,久而久之,也可能会腐蚀我们的友谊,毕竟,友谊和爱情等人际关系一样,都是需要一种平衡的。

以前,我总是把自己欠别人的情记得一清二楚;今后,我也当把别人欠我的债记得一分不差。这其实也是君子应有之风吧。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回复一位年轻的翻译

根据我前面的修改,有一些初步想法供你参考:

1. 英文如果有引号,句末标点符号都应该放到引号内(quotation marks, and colons and semicolons除外);

2. 除非特别标明,文艺作品里面最推荐的时态是historical present tense;

3. 英文的长句,最好不要按照原来的结构翻译成汉语,建议按照主句和从句的关系,切割成相应的汉语句子,避免晦涩僵硬;

4. 英译汉的时候,应该减少“的”和被动语态的使用;

5. 要留意汉语“们”的用法;

6. 汉译英是特别挑战的,必须注意字句的锤炼和斟酌。



还有最后一点个人体会: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如果喜欢做翻译,有两点不能忘记,一是认真;二是一定要保持个人生活中英汉高质量文字的大量日常输入,否则不管以前语感有多好,长久不用,都可能荒废疏芜,“泯然众人”。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只想活命有罪吗?--也谈《我不是药神》

两口气看完了电影《我不是药神》。是大倩推荐的,她说以前一直不怎么看得上徐峥和宁浩的作品,都是些耸动的花哨商业片,但这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网上也有说是2018中国最佳电影的,我看完后,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当然,徐峥和宁浩并非导演,而是制片人。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成功的商业片、或者说教的精神原子弹,或许可以称得上大,但却不伟。伟大的东西,都深深切入社会肌理或人性内核,不会浮游于快乐的浅表,从这个意义而言,当代伟大的中国电影不太多,而始终如一的、充满深刻人性关怀的导演更是凤毛麟角。贾樟柯算是我心目中的一位,目前正在看他的文字著作《贾想》系列(微信读书上有,比较贵),文如其人,字如其影。贾樟柯不只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文人和思想者。一个只会导演的导演,是不可能与伟大沾边的。据说张艺谋当年也还是个了不起的摄影师呢。

王小帅算得上另一位了不起的当代导演,而《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就是王的学生,2011年才读的硕士,堪称青年才俊。这件事儿又让贾樟柯言中了,他在2009年左右的文字里就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廉价手持摄像设备及音像制品的流传广泛,中国以后出现了不起导演种子的可能性很大,跟昆汀-塔伦蒂诺当初只是一个录像商店小老板是一个道理。英雄出少年,好汉在草莽,自古不新鲜。那些过早封圣的“大师”们,反而常常晚节不保,说的就是张艺谋和陈凯歌。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是关于白血病特效药格列宁的,瑞士原装4万一盒,印度替代品5千,效果差不多。但印度替代品在国内是违禁品,属于“假药。”男主程勇在人生落魄低迷之际,被迫做上了贩卖“假药”的生意,他之前其实也有很好的对口背景——那时候卖的是印度神油,但自从伟哥雄起之后,印度神油就萎弱了下去,有点东、西医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意思。

程勇起初只是为了挣钱,但深入到这个拿人血蘸馒头的行业之后,接触到一个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血肉之躯的灵魂之后,他的灵魂慢慢被悲剧感化了。这种感化是一个渐变过程。第一个迹象,大概是在那次请跳钢管舞的年轻妖娆却悲惨良善的妈妈喝酒的时候。那一次,程勇和他的团队都在那个酒吧庆贺,酒吧经理叫妈妈去跳舞,程勇拦下来了,用一堆钱,把经理弄上去跳舞了。等于是用人血馒头赚来的钱,赎回了一次年轻妈妈的精神贞操,而这个年轻妈妈之所以跳舞,是因为她有个患白血病的女儿,她需要秀卖肉体,赚钱治病,她简直就是这个矛盾社会病体的典型症状。程勇用黑钱做了一次高尚的事情。他和他的团队看着钢管舞场经理跳着钢管舞、一层层剥去他自己的衣裤,他们就随着看客觥筹交错,狂欢不已。

他们喝的差不多,最后都搭车陆续回去了。程勇与钢管舞妈妈一辆车,晕晕乎乎的孤男寡女,一起回到后者的住处。按照我们的“正常”理解,酒精与夜晚是最好的春药,势必是要发生一些故事的。到了钢管舞妈妈的住处,她说让程勇等一会儿,她去洗个澡,而他也躁动不安,胸中猛兽奔腾、火山呼啸。可是,他忽然无意中看到了她的患白血病的苍白娇小的女儿,如同一枝被寒霜摧打过的花朵。就是这个镜头,熄灭了他的火山与猛兽。她出来扑倒他的时候,他婉拒了。

这一点,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更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与她自始至终都没有“那个。”按说,他们有一万零一个理由那个的。毕竟他觉得妻子抛弃了自己、傍上了大款,而她的丈夫因女儿患病抛弃了她娘儿俩。她与他即便如干柴烈火般结合,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么。可是一直都没有。这一点我起初觉得是个遗憾,后来觉得是个亮点。处理的这么干净又不造作,那是一种高尚的升华。伟大的艺术品,就缺少这种干净和升华。毕竟生活太污浊了啊,只有这样干净高尚的一些闪光点,才能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超越肉体欲望的纯粹,而这,不正是人类灵魂中很美好的一部分么。我在张艺谋和陈凯歌后期作品中几乎看不到这种东西,虽然他们似乎也很努力,但总缺少点什么。

这样的高尚而干净的升华,也是这部影片能够在当代的物欲喧嚣的洪流中鹤立鸡群的原因。这样的升华,不止一次。黄毛的几次变化,也是逐渐升华的过程。他起初是一个外地来的低端人口,在屠宰场干活儿,得了病,买不起药,离家出走,父母都以为他死了,他不愿意也不敢回去,因为父母以为他死了,他怕回去吓着他们,于是他在魔都一个人谋生,卑微苟且地作为一个病人活着。但是买不起药。不要说那几万块一瓶的格列宁,就算是程勇当初卖的5千一瓶的,他也买不起,于是他就只能去抢。程勇和他的团队一开始特别鄙视黄毛这个来自乡下的低端人口,还把他打倒在地,但后来,他们却成了铁哥们儿。后来的后来,程勇甚至问黄毛是否鄙视他。

不打不相识,也是因为这次抢,黄毛结识了程勇和他的团队,后又加入他们。黄毛是个丑陋、贫穷和寡言的病人。低端人口往往都是被塑造成这样形象的,或者是向来被认为应该是这样形象的,否则,“农民”和“民工”怎么会成为很多都市高端人士眼里的贬义词呢;其实,他们的肮脏、丑陋和堕落,说到底还是因为穷啊,但至于他们为何如此穷困,则不是高端人士关心的问题。这个不能深究。

我们的重点是黄毛的变化,他虽然丑陋\贫穷和寡言,但内心明灯高悬,是非清晰如昼,所以在程勇第一次因为顾忌自身羽毛打算洗手不干的时候,他第一个唾弃和离开他;第二次程勇回头是岸的时候,他又义无反顾地回来加入他。最后的高贵的升华,是黄毛发现警察正在抓捕程勇的时候,他一个人驾着车突破重围、引开警察。但不幸的是,他在以为自己脱身而哈哈大笑的时候,他的小车突然被一辆大卡车撞了。那个有良心的警察,托着绵软的黄毛的血迹斑斑的躯体送到医院去,但无力回天。程勇赶过来,发出了拷问人类良知的、地震般的怒吼:他才二十岁,他只想活命,他有什么罪?只想活命有罪吗?!!!

程勇的拷问,不只是针对那个警察的,也是针对那整个体制的。那个警察也像程勇和黄毛一样,产生了精神的升华和良知的皈依,他主动放弃了对程勇这个超低价售卖有效“假药”的嫌犯的追查,等于宣告了不远被暴力机器继续蹂躏自己的良心。但追查后来还是继续着,而且更加快速,从警察头子的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那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锁环和更深暗的人血馒头生态链。只不过水太深了,影片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此也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过知道的,终究知道;不知道的,依然一味地叫好,挣着抢着,也想分一点馒头渣儿。

瑞士的正宗格列宁集团的律师和代言人,多次与政府、警察和相关权力部门的接触,镜头虽然短暂,但也可以显示出那张人血馒头网络的深广巨大。程勇最后把进价3000多的“假冒”格列宁卖到了500多,他自己补贴,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在“赎罪。”程勇完成了精神上的质变,甚至都可以让人暂时忘却他当初对待自己妻子的粗野蛮横。一个对个人残忍,但对群体友善的个体,依然有高尚的部分,但反过来,一个队个体友善却对群体凶狠的人,就谈不上丝毫的高尚。母鸡也会护仔,说的就是这道理。

印度“冒牌”格列宁工厂的大老板,最后也加入了精神升华者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帮助那些白血病患者,而不只是一味地吸食人血馒头壮大自己。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瑞士格列宁动用他们的力量,也迫使印度厂商就范。

这里可以看到,前面提到的“体制”,已经不仅限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了,而是一个全世界的体系。那就是唯利是图、嗜血如命的人血馒头的生态系统。一种救命的药品,需要绝多数的家庭倾家荡产才能吃上一年半载,那不是人血馒头的生态系统,又是什么呢?而且可怕的是,这个系统,还要冠以“治病救人”的美名,在专利的庇护下,不断地变成越发巨大的吸血怪兽,所向披靡,东西方不败。所以,全球化的今天,不知节制的贪婪的资本主义,就是患了吸星大法的魔头任我行,它将榨干一个个无数的个体,壮硕自己和自己少数的特权崽子。近年,多个国际指标都标明美国、中国及欧洲等很多国家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金字塔顶端的人数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持续扩大,底部的绝大多数变得日益相对窘困。如果大部分“吃瓜群众”看着那些关于高端阶层的堂皇电影,还只知道项目而不知悲悯自己和同类,那和抢吃人血馒头的饥饿鼠类有何区别?但是如今,即便那个都市的所谓高端人士,也尝尝为自己能按揭首付一套公寓而沾沾自喜,不管房价升天,不管底层入地。在我看来,《我不是药神》的另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特征就是它聚焦于病人这个弱势群体,揭示生命、金钱和利润之间华丽社会外衣之下赤裸裸的关系,它其实就是在对那些弱势的人们表达理解、同情甚或联名。这就是为什么它能甩开《泰囧》、《港囧》这等片子十九条大街的原因。

不知是编剧的功劳,还是导演、制片的功力,总之,这部电影在情节、角色的塑造上,是一部十分优秀有趣的商业片,但在主题方面,又是一部十分深刻的社会时代批判片。

连时常被诟病的法庭,最后也都显示了仁慈,酌情给本该判15年的程勇判了5年。押囚车走在魔都的大街上,连押解警察都升华了,一个对另一个说:“开慢点。”因为路边都是来给程勇“饯行”的患者。密密麻麻、男女老弱,仿佛传说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景象再现。车子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自动揭开面罩,露出“真面目。”这个场景,是值得解读的。人们只有面对他们的恩人,才会露出这面目?人们只有面对好人,才会卸下警戒?人们只有面对高尚的对手,才会扎下口罩准备讲真话?

这部电影有很多幽默搞笑,却不令人觉得轻浮低俗;里面的很多人物和情节有不少粗糙的地方,却不令人觉得粗鄙。因为它还有更多的干净、高贵和升华的地方,那都是人性中的闪光部分,而且是压倒性的部分。这就够了。

《我不是药神》聚焦于一个个卑微的个体人物,却投射出社会和时代的巨大纵深背景。它从白血病患者医药这个狭窄的口子开切,展露了社会病体的深度纵面儿。它挖出了黑暗和阴污,但却没有一味地哀怨批判,而是用他们作为光辉人性的铺垫。这让人想到《肖申克的救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辛德勒的名单》。

是的,他不是药神,他只是一个关心卑微生灵的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不是神,但却籍此获得了圣徒般的神行,这是一中真正为那些鲜活的生灵认可的圣徒,而非靠传播机器制造出来的圣徒。

在中国,这样的圣徒就跟那些屠杀幼儿的“恶魔”一样并不少见。只是他们被关注的都太少了。我也是不久才知道,影片中的主角程勇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的名字叫陆勇。

参见陆勇词条:陆勇,是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后为白血病患者到印度购买“格列卫”的仿制药。湖南省沅江市公安局在查办一网络银行卡贩卖团伙发现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的陆勇。2015年1月10日晚,被警察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销售假药罪逮捕[1]。陆勇被捕后有数百名患者联名上书,请求免除对陆的起诉[2]。2015年1月27日检察机关向法院申请撤销起诉,同天法院撤销起诉[3]。2015年1月29日陆勇获释。[4]2018年,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我不是药神》https://www.google.ca/search?q=%E9%99%86%E5%8B%87&rlz=1C1CHZL_zh-CNCA756&oq=%E9%99%86%E5%8B%87&aqs=chrome..69i57j0l5.2268j0j9&sourceid=chrome&ie=UTF-8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最近的读书、种菜生活

准确地说,应该是前一阵子的生活。

还是比较充实的,因为一个外在的目标,压迫着充分利用时间。从一开始每晚饭前饭后及睡前的时间、到中午饭后的空档,再到后来交通过程中车上的一个多小时,都慢慢地利用上了。有时虽然晚上只睡六个小时左右,白天依然精神饱满,中午实在太困时,只躺下去,马上睡着,二十来分钟,就可以休息得很好了。

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身心状态,比无所事事、惶惶不可终日要好很多。记得大学最后一年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也有一两个月类似的状态,甚至比这还要好很多,几乎达到了“至人无梦”的瞬间入睡状态。

所以,人大概还是需要目标的。然后才有动力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看到一个如今在某名校任教、已颇有学术成就的师弟,似乎时常午夜一点还没入睡,想来就是因为有明确而高远的目标、以及切实的行动的缘故。他目前的学术成果,已经超过了很多退休的同行了。人的实力,就在点滴行动之间铸就,但要持之以恒。

鸡汤味道有点浓了。但人生就是如此啊。别人一天里面在做什么?他们熬到午夜是在干什么?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每天常规忙碌的时候心,不在焉?之后又六神无主?午夜不是买醉、就是在网页上漫无目的晃荡不觉天日已晚、生已黄昏?

我看到有朋友博客上说,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早上六点起床,于是他定了一个早上5点59起床的习惯养成计划。我对鸡汤文字厌烦已久了,可是,回顾我的比较成功的19-25岁阶段的人生,不正是每天给自己灌输着“心灵鸡汤”才日渐成长的么?不同的,那时候,我并没到处去寻找各种鸡汤浇灌自己,只是寻觅那些值得尊崇的文字和思想,以卑微匍匐的心态,使自己以朝圣者的步伐、向精神圣山一点点挪近,有点滴水石穿、金石为开的坚韧。

可惜那种勇锐,离开的太久了。年龄不过是个借口。我的那个师弟,比我也小不了几岁,他的坚韧至今未退。我的那个制定早起习惯养成计划的师兄朋友,比我也还大几岁,他本已十分成功,甚至可以达到提前退休的财务自由状态。可他们都没有退却勇锐与坚韧。而我自己,大概在后来的红尘滚爬之中,沾染了愤世嫉俗的习气,也就渐渐地湮灭了那种勇锐了。

当然,也不能说这些年就全是浑浑噩噩过去了。只是着力点不一样,这样解释起来,会让自己舒坦一些。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找一些可靠的理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安稳堂皇的基座;否则,上面的大厦将摇摇晃晃、不可终日。

如果找出不那么令自己气馁的理由来,我就可以说,我前几个月也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比如我看了好多本好书,包括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熊培云的《西风东土》、《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追故乡的人》、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梁文道的《噪音》、梁漱溟的《中国乡村建设》等。说这些书好,不是说他们完美无瑕,而是说他们有很多闪光点,有不少令人启发的地方,更具体地说,就是感觉读他们的时候,很多地方产生了共振。也有朋友不喜欢我推荐过的一位作者,我也并不吃惊。人的读书喜好,和吃饭一样,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共振这种感觉很重要,跟与人相处一样,如果不在一个频道上,就不能产生共振,如果没有共振,也就没有彼此的理解、欣赏,所以也就不可能产生美的享受,还不如作罢。

说起来似乎应该感到一些惭愧,因为这些书,都是在手机上看的,还是用的微信读书。我身边依然有不少朋友抵制手机读书,甚至是电子书,他们青睐于纸质书,就像我以前听说过一位同学地址所有现代诗歌一样,觉得都是垃圾,只有古诗才是艺术。后一位同学,我自然是觉得有失偏颇的,因为我曾经是一位现代诗歌爱好者,如今我也喜欢上了古诗,但我并不意味二者有高下贵贱之分,不过是不同的艺术思想表达形式罢了,不管古今的何种艺术思想形式,都有良莠之别,没有形式上的高下之分。男女、城乡、老幼、地域等各方面的标签,大概都可以这样看待。我不看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有何种名头,我只看这人本身如何,这对我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我不能说那些排斥电子书和手机读书的朋友不好或者古板,我尊重他们的兴趣,何况他们只是自己不喜欢,没说这些东西不好,是垃圾,如果他们那样说,我内心对他们的看法,大概就要慢慢发生调整了。人有不同的偏好和判断,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恰恰是社会多元与活力的保证,千篇一律的口径和思想,不仅是无趣的,甚至是可怕和可悲的。我们保留自己的癖好、不涉及他人厉害就好。

除了读书,过去几个月我还在后院里与野草和菜蔬花草们周旋。如今最大的成果,大概是豌豆们。豌豆如今已是令我尊崇的一种植物了,早春的时候,只需在随便哪个阳光充裕的土地上钻几个三五厘米的小洞,里面放上一颗豌豆种子,五六月的时候,它们就会出苗茁壮、开花瓜果挂果。我种的豌豆,大概有二十多颗吧,分两批。第一批都挂满了果实,这几天日头毒辣,果实迅速膨胀饱满,很多都可以采摘了。

背后是很多个早上及黄昏的除草及浇灌。豌豆之外,就是黄瓜了,一个个的种子变成小苗苗,一个的苗苗有长成粗壮的植株。如今很多开花结果了,但果实都还小。唯有从沃尔玛买来的那一棵异常涨茁壮,结的一个黄瓜,大概有十几厘米了。这两天准备把它摘了,如果不是在上面喷了一些大蒜水,估计早被松鼠或浣熊所获了。黄瓜大概十来棵,涨势现在是喜人的。

另一个令我寄望的,就是西红柿。自己育苗,上一周下雨时候移栽的,一共也有十多颗十多棵。我最怀念小时候故乡父母种植的西红柿,等他们自然熟了之后,才回来清水一冲,炎炎夏日中午一口咬下去,沁人心脾的甘甜分子颗粒瞬间爆炸,如同微小子母弹似的,喷射得满屋皆是。都说西瓜有沙瓤的,其实西红柿也有,但仅限于我童年少年时候在故乡吃到的。后来离开乡间,到了城市,超市里贩卖的,都是未成熟即采摘运输的西红柿,不可能有那种沙瓤与那种甘甜。不能责怪城市,生活的便利,毕竟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还有豇豆和四季豆,被蜗牛残害了三四棵,剩下的如今开始爬藤了。蔬菜不该傍晚而是早上浇水,因为傍晚土地还是热的,浇水可能对植物不利,还会滋生蜗牛等啃食菜蔬的“害虫。”那就得辛劳地早起了。所以种植是辛苦的伙计,我们吃饭和果蔬的时候,其实应该感谢农人。不过这个要求,近乎如今被很多人贻笑的宗教层次了,只能说说而已。

玉米也随意种植了几棵,居然也窜起来了。牵牛花和大丽花也厚积薄发地日新月异。

上个月,陪伴云宝的时间太少了。下个月正确多弥补一些吧。否则对不起他和云妈。

但我种的菜蔬的第一棵果实,准备先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