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在多伦多考G1驾照经历见闻

拖延已久之后的上周,终于参加了驾照考试。之前在国内没有驾照,只能从最初级的G1开始,通过这个笔试之后12个月之内,只能在持有最高级别G照、且有四年以上经验老司机位于副驾驶陪同的前提下,开车上路;12个月之后,参加路考,通过后,能拿G2执照,在高速路之外的路独立开车。

为准备这个考试,老早下载了中英文考题,但因各种借口,拖延着没看完,新的2017年来临之后,越发感到良心不安,终于决心看完题目,尽早考试。题目仔细看了一遍,把比较难的挑出来,过两遍,又在线做了模拟题,就坐车去了考场。路上发现,手机上其实还有不少APP可以做模拟题,智能时代的好处的确唾手可得。

到了考场,先到前台登记取号,再根据号码,查验视力、缴纳费用。视力检查十分简单,近视眼一定要戴上眼镜,对着望远镜一样的东西,辨认字母和闪灯的左右方位。顺利通过,不在话下。

下一步是进入机房,在电脑上答题。等待的时候,见到各种肤色的人,体现了多伦多种族的多元。还有一位坐着电动残疾车、老奶奶模样的女士,也在排队候考。我让她先进的同时,脑子里也不禁疑惑:残疾人笔试自然没问题,但后面的路考怎么办?还是他们考的是特殊车辆的驾照?我知道民主国家都尊重残疾人,在政策制度和设施上都有保障,但还是忍不住有这种好奇的疑问。

进入机房后,每个人被分配到一个电脑前,上面有自己的生日,点击生日,就可以根据提示,一步步去做题。题目有英文、法语,还有中文及其他一些外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但年纪稍大的人,估计未必知道如何调整语言。之前复习,英汉的内容我都看过,但总体来说,还是觉得汉语题目,做起来容易一些,毕竟英文里面,有不少表达,并非那么显而易懂,比如英文一个答案说,汽车雪地打滑,应该pump刹车,英语如果不够好,而且也从没有开车经验的人,是很难想到汉语对应的意思是“点踩刹车”;也有人表示,完全搞不清楚"do not enter"和"do not pass"到底哪个是“不要进入”、哪个是“不要通过”。汉语固然更加明了,但也有问题,第一,它是繁体字,不仅字体的书写与白话汉语大相径庭,甚至在措辞上,也有一些表达也匪夷所思。幸好,我的手机前几个月出了状况,只能打出繁体字,因祸得福地做了准备,也因而意识到繁体汉字中的许多字体,十分繁复也十分美丽,比如“丽”的繁体“麗”。

机考时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可以暂时跳过去,最后再做。机考分两部分: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每部分20题,一共40题,每部分错题最多不得超过4个,否则不通过。我一开始连续碰到三题,都是比较难的,为了提振斗志,都跳将过去,然后就十分顺利了,仅有一题有点犹豫,经过理性推理,也成功做出,没把握的那三题,最后也都做对了。最终结果是40题里错了2题,其中一道错题,是问G1驾照的司机,可以做4个选项中的哪一项。那一题的确不容易。

这次把后面的路考报名费一并交了,一共花了152加币。G1拿到后,如果去参加驾校培训,8个月后就可去路考,否则要12个月。驾校一般要四五百加币。汽车牌照,据说一百多元。总共加起来,大约4000元人民币。

有人总结的很好,驾照考试笔试的时候,需要知道,很多关于交规题目的根本宗旨就一个:明白谁有优先路权。总结起来,就是行人路权大于骑车人,骑车人大于开车人。有一点就能鲜明体现:哪怕有人闯红灯过马路,司机也要静候,不能鸣笛,更不能闯过。此外,校车、电车和消防车的路权,又要大于私人车辆;无灯十字路口,右边开来的车辆路权要大于你。

昨天,路过一路口,有个卡车老远就刹车,等在那里,我觉得距离还那么远,他就让人,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挥手,示意他先走(我见过路人挥手让车比较远处的车先走的情况,于是模仿),但司机坚持不走,挥手让我走,我于是就加快脚步,走了过去。观察中我发现,几乎所有本地人,在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过马路,都不左顾右盼,而是直接走,因为他们明白行人路权大。

可能因为交通规则的遵守总体很不错,也可能因为城市还不够大、人口不够多,在这边没见过很拥堵的情况。但,我家乡地区的城市,人口规模远不如,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有时候简直一锅粥。

媒体上,也经常听到有车祸发生,估计飚车和超速,也是不少的。网上甚至还看到有才过来的人,自豪地说,自己从没开过车,来了就买车,买了就开,目前安然无恙。听的人心惊肉跳,不知真假。但想必,应该是少数吧。

不管交通,还是别的什么体制,一个重要优劣标准,就是游戏规则明确,对违规的人,必须量度惩罚,因为这是对守则人的保护,否则,只能是一锅大爆炸后的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