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我们是“疑病症”患者么?


Hypochondria的意思是“unnecessary worry or preoccupation with one's health”,翻译为“疑病症”。这个单词符合“多数较长英文词汇是外来词”这一规律,其词源是希腊语的“hypochóndrios”;而pypochondriac既可做形容词,也可做名词,意思是“疑病症的(人)” 。例句:In one of his last letters White defends his hypochondria: “I don't regret the time I spent worrying about myself.(怀特在他生前最后的信笺中为自己的疑病症辩护“我并不后悔那些花在为自己忧心忡忡上的时间”。)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批判说,美国变成了一个充满疑病症患者的国度,昨晚看到一条新闻或许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这一点:美国每年人均消费某种止疼药近70片。

此外,排除环境污染、工作高压等因素,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疑病症患者的国度,因为不管大小毛病,人们都倾急于冲向医院、或者寻求中医、中药以及五花八门“养生”的疗效,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其实对很多持续不久的一般的毛病,都可以自然抗击并恢复。

Image result for 中国人均打抗生素

这大概也是为何那么多到了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的中国移民,总是过于夸张地抱怨说,那里的医疗体系“多么落后与低效”,而对人家普遍的国民身体素质和领先的人均寿命视而不见。当然,在阑尾炎等急性毛病的处置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的确没有中国效率高。可是也必须看到国内存在的另一些令人十分担忧的趋势:从乡镇到大小城市的很多医院,很多时候求医问病,都要“疏通关系”才能快速看病,或者找到“内行专家”;对一些年纪较大且病史较复杂的病人,医院各种推诿拒收,导致不少农村老人求医困难、无法得到适当治疗的现象。

疑病症患者,其实是丧失了内在的自信,转而过于依赖外来的援助。这可以说是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也可以说是物极必反(Too much water drowned the miller.).

日常生活,只要在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方面保持一定的平衡,往往都不会出大问题,遗传性问题当然例外。身体有时候发出一些信号,那也是以上环节的某一个或一些出了问题,适当加以矫正,自然会回复康健。

我自己最近就有个生动的例子。大概一个月前,我的右脸靠近颌骨咬合关节部位,吃饭时疼痛,后来上牙龈靠内,有隆起肿块,持续两周还没消退,引起了我的警惕,我就去看医生,医生说应该是牙齿不整,导致对那个部位的牙齿产生过度压力,但应该不是感染,否则早就化脓恶化。家庭医生建议我好好休息的同时,预约牙医。

我自己分析,主要原因是最近几个月因犬子降生,我协助抚养,睡眠没有达到我认为适合自己的的八小时,但每天下午靠咖啡提神,身体在一定程度上“过劳”运转。于是我在一周以前开始补充睡眠,最近几天,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减退,估计没几天,就会消失。

所以,我的原则是:一般只有两种情况需要去看医生,一个是短期的、前所未有的剧烈疼痛,另一个是出现并不剧烈的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但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或十天。

当然,也还要结合自己的遗传、病史及其他身心状况,而且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等现代媒介,多多查找相关文献和讯息,但一定要带着辨别能力、选择性地看,不能只看那些耸人听闻的“吓尿体”,或意图售卖产品的“万能中药/中医体”广告。

老人和某些比较单纯的家庭妇女,是最容易沉迷于各种“养生秘方”和“万能中药”的,所以见识广泛些的子女亲朋,有责任时刻提醒,或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以防误入歧途。

疑病症患者,根本上不是身体上出了问题,而是思想上除了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问题”。

科学、理性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保持身心平衡,并在这方面帮助身边的人,是终身的要务。总结起来就是“A healthy mind in a healthy body.”

Image result for 世界人均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